正在载入...86%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1.温度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温 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每天接触的气温中了解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及负数的意义。根据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的理念及学生的已有经验,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情境激趣。

上课伊始,创设到各地旅游的情境,使学生的已有经验得以顺利激活,在轻松了解并掌握温度单位及读写法的同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温度,为用正负数表示零上温度、零下温度以及利用温度比较数的大小奠定知识基础。

2.对比理解。

教学中,充分发挥课件演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结合多种情境图,有效利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在对比中体会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意义;在对比中领悟0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在对比中认识到:要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要分别与0比较,哪个温度比0低得多,哪个温度就低。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温度计

学生准备:温度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情境导入。(6分钟)

1.创设情境。

(出示北京、漠河、西安、台北、拉萨冬季的照片)

教师创设自己旅游的经历,引导学生猜出自己是在什么假期去的。

2.明确温度的单位和读法。

出示某一天各城市的温度,组织学生读一读。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通过观察人物衣着和景色感知温度,猜出应该是寒假期间去旅游的。

2.尝试读出某一天各城市的温度,并在相互交流中明确:是温度单位,读作摄氏度。在记录单上独立完成温度的记录。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1)温度的单位是(  ),记作(  )

(2)北京市某一天的气温是零上8,记作(  )

(3)2112相比,(  )温度低。

(4)0为分界点,温度分为(  )温度和(  )温度。

二、新知探究。(20分钟)

1.引导学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认识0)

(2)0的意义及特殊性。

(3)认读温度。出示北京最高、最低气温图片,组织学生认读温度。

2.组织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表示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表示方法只要合理即可,强调在数学上用”“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比较简捷)

3.讲解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温度的方法。

4.组织学生在温度计图上表示出各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并尝试用正、负数表示。

5.比较温度的高低。

(1)组织学生填写教材84页下面的表格,并比较温度的高低。

(2)汇报自己的比较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排列好的温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1.(1)观察温度计,汇报自己的发现:

10以上的温度是零上温度,越往上温度越高。

20以下的温度是零下温度,越往下温度越低。

(2)明确0的意义。

(3)观察温度计,自由回答:北京的最高气温是零上5,最低气温是零下2

2.独立尝试,然后汇报。

3.倾听后明确: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和零下的意义相反,零上温度可以在温度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可以在温度前面加表示。

4.动手操作,在教材84页的温度计图上表示出各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然后交流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结果。

5.(1)填写表格,小组内探究比较方法并尝试比较。

(2)推荐代表汇报比较方法:可以通过在温度计上找一找的方法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与0相比较进行排列大小。

(3)汇报自己的发现。

零上温度:数大的温度高,数小的温度低。

零下温度:数大的温度低,数小的温度高。

零上温度总是高于零下温度。

2.将下列的气温用正负数的方式表示。

18(  )

零下12(  )

35(  )

0(  )

零下24(  )

3.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数量。

(1)如果向东走150米记作+150米,那么向西走200米记作(  )米。

(2)如果新华小学今年毕业学生340人记作-340人,那么今年招收新生330人记作(  )人。

(3)如果笑笑的父亲收入2300元记作+2300元,那么支出1200元记作(  )元。

4.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锦州的最高气温比哈尔滨高(  )

(2)上海和哈尔滨的最高气温相差(  )

(3)上海和锦州的最高气温相差(  )

三、巩固提高。(10分钟)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85练一练1题。(引导学生借助0进行比较,完成后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85练一练2题。

1.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比较过程。

2.独立完成,并全班汇报解题过程。

5.下面是某地124日~127日的最低温度,用负数表示出来。

零下13(   )

零下16(   )

零下23(   )

零下31(   )

四、课堂总结。(4分钟)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温度的问题,现在你们对温度有哪些新的认识?

自由回答。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温 度

 


##百度统计 2017-7-22 王海龙添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