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平均数(二)
⊙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数,想一想,求平均数有哪些方法?
2.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有600克,把这杯水分别倒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倒的水的质量不同),提问: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质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3.揭题。刚才我们简单地复习了有关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复习了上节课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启发,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91页“试一试”1题。(课件出示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1)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师:不计算,你能说说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吗?
预设 生1:一定比640大,比1300小。
生2:大约900张。
师:售票平均数表示什么?你是怎样估计出这个结果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师小结:售票平均数是用来体现5天售票整体水平的,平均数应该在这组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2)利用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算一下前5天平均每天售票多少张。
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700+640+910+990+1300)÷5
=4540÷5
=908(张)
(3)思考:你估计得对吗?如果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先估算一下。
预设 生:因为后两天的售票张数比前5天每天的售票张数都多,比平均数也多,所以整体平均数量是增加的。
师:我们计算一下,这一周的售票张数比前5天的售票张数多多少?
(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
=7700÷7
=1100(张)
1100-908=192(张)
生:这一周的售票张数比前5天的售票张数多192张。
(4)1100和908这两个数据表示的是什么?
908是前5天平均每天售出的门票数量,它代表5天的平均售票数量,而不是每天售票多少张。同样道理,1100是一周平均每天售出的门票数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平均数来估测预期情况。
2.教学教材91页“试一试”2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1)观察统计图,想一想,本周小熊应该进多少箱冰糕合适呢?
预设 生1:观察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后一周都比前一周多卖1箱,可能是气温在不断地升高,所以本周进货时考虑在第3周的基础上再增加1箱。
生2:根据天气情况预测,如果下周气温下降,可能会卖得少些,所以按平均数来衡量,进8箱比较合适。
生3:我认为与第3周一样也可以。
……
(2)师小结:因为我们是估算,上面的几种方案都有可行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根据生活实际,来确定自己理想的进货方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自己的想法,并体会怎样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计算。学生有多种结果也没有关系,主要在判断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当平均数相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全面分析后做出选择和判断。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92页“练一练”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