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100%

11 晏子使楚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晏子使楚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就小学各学段渗透和强化文体意识提出了不少要求,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文体,通过文体意识的渗透、融合,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文体图式,从而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本篇课文是一篇故事类文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的要求,本学案在设计时紧紧围绕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这两个重点设计教学话题,展开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充分依托目标导引,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和人物的特点,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

课前准备

1.搜集信息,了解晏子和《晏子春秋》这本书。(师生)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三个小故事。(学生)

3.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背景示题(用时:5分钟)

1.借助课件引出人物晏子,进而揭示课题。

2.组织开展背景资料汇报。

1.齐读课题,理解使”“两字,理解课题的意思。

2.自主汇报,介绍晏子。

3.分小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资料。

教师可以细致分析课题:使在这里是出使的意思,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二、初读课文(用时:15分钟)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释词。

2.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指名朗读课文,组织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组织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解决学生在字词理解方面的疑惑。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学习字词。

3.汇报自读情况。

(1)认读老师出示的生字(注意大夫的读音)

(2)解释词语:侮辱、囚犯、淮南、淮北、柑橘、枳。

(3)提出阅读中不理解的字词,师生讨论解决。

(4)轮读课文,集体纠错。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交流后在全班汇报。

课文对话很多,生字也很多,这对学生来说是朗读上的一个难点,因此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

三、梳理结构(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组织交流,在理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划分段落。

 

3.引导学生再读经过部分,思考课文写了晏子和楚王的几次斗智过程,并划分层次。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小标题并板书。

1.自主读文,边读边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起因(12):楚王想侮辱晏子。经过(35):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挫败楚王阴谋。结果(6):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交流斗智过程:第3自然段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晏子反驳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第4自然段楚王嘲讽晏子无能,晏子说自己最无用,所以访问楚国;第5自然段楚王嘲讽齐国人没出息,晏子反驳是水土不同。

要重视学生篇章意识的建构,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结构,形成一定的篇感,因此这一环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四、朗读复述(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2.在熟读的基础上,以讲故事的方式组织学生复述课文。

1.自主朗读课文。

2.练习复述课文。

(1)同桌之间复述。

(2)全班复述。

引导学生进行复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言的具体性、生动性、条理性。考虑到时间问题,可以复述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引入(用时:4分钟)

组织学生回忆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楚王和晏子的智斗过程。

回忆交流。

教师要把智斗过程作为回忆重点。

二、设疑探究(用时:20分钟)

1.课件出示自主阅读提示,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提示: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答的?结果怎样?画出相关句子。

(2)晏子回答妙在哪里?

2.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推理,体会晏子话语的巧妙,言语的智慧。

4.引导评价晏子。

1.自由读文,边读边作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

(1)第一次智斗: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来侮辱晏子,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他的话妙在让楚王不得不开城门,因为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

(2)第二次智斗: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晏子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只有你们楚国这样的国家。

(3)第三次智斗:楚王侮辱齐国人没出息,在楚国当盗贼。晏子则告诉楚王是因为两国水土不同,他的话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4.学生自由评价:临阵不乱、不惧大国、不畏强暴、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博学多才、有强烈的爱国心、以国家利益为重等。

1.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而要有效地突破这一点,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体会晏子话语中的逻辑魅力。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关联词语,如如果…………”“因为……所以……”等帮助学生来体会。

2体会人物形象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三、朗读升华(用时:8分钟)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桌合作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全文,进行评读。

3.自由选择伙伴朗读。

分角色朗读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在感受人物心情、语气的基础上进行。

四、拓展延伸(用时:8分钟)

1.引导总结写法。

2.组织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3.布置作业:组织分组排练课本剧。

1.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2.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你来分析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3.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课本剧。

编演课本剧虽然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并要以鼓励为主。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百度统计 2017-7-22 王海龙添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