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导学案设计
课题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由此,教学设计以“情”为主线,从“铺垫激情——理解悟情——诵读入情——拓展抒情”中步步生情,强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以练代讲,练中提高,旨在通过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和创造性的仿写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本课设计力图体现略读课文特点,注重学法迁移,扶放结合,引导学生采用“读想说读”的方法自主学习,体会诗歌的文体特点。 |
||
课前准备 |
1.搜集、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等的相关资料。(学生)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形成预习笔记。(学生) 3.搜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制作课件。(教师)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提示 |
一、情景对比,铺垫激情(用时:3分钟) |
1.教师播放平静而美丽的蓝天、大海、草地、沙漠及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 2.播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战后荒凉的废墟画面。 3.将画面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教师板书课题,引读课题。 |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2.学生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 3.学生畅谈和平的美好,战争的残酷,同时可以发出自己的呼吁。 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
将画面进行对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在质疑中畅谈感受,从而使学生尽快走进课文,入情入境。 |
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用时:15分钟) |
1.教师导学:出示自学提示。
2.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同时指导学生填写学生活动卡。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收获。 (1)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 (3)教师肯定学生学习收获,鼓励质疑,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学生阅读课文并根据自学提示完成学习要求,同时填写学生活动卡。 3.学生交流讨论。 (1)学生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搅、祈盼。 (2)开火车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同桌互读课文,点评。 (3)交流:每一节诗都讲了哪些内容?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
1.学生在填写活动卡时,教师提示学生引用诗中的词句来进行概括。例如:大海原来是什么样的?可以摘抄引用“蔚蓝色”“乐园”等关键词语或句子。 2.学生交流每一节诗的主要内容时,教师注意概括方法的指导。前四节概括时可以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采用“战争破坏______的宁静(欢乐)”这样的句式进行概括。 |
三、自主感悟,诵读入境(用时:15分钟) |
1.指导学生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第1小节。
2.引导学生迁移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2~4小节。 3.组织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学生汇报时,教师出示画面及相关诗句,并且指导朗读。 (2)体会“本来(该)”表达的效果。
(3)组织学生讨论: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感悟第5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第1小节。 (1)边读边想象画面,畅谈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惋惜和痛恨之情。 (3)总结出“读读——想想——说说——读读”的学习方法。 2.按照“读读——想想——说说——读读”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2~4小节。 3.结合诗中的语句,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1)结合画面内容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齐读加上“本来(该)”后的每个句子,说说感觉有什么不同。(句意更深刻,语气带有转折,同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声。) (3)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汇报:是残酷的战争、贪婪与残暴、掠夺与侵略……使大海失去了安宁,使蜥蜴和甲虫失去了家园,使宁静的夜空被无情地打破,使孩子们玩球的草地被侵占。四次反复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愤慨、痛恨之情。 4.齐读第5小节,联系上文内容体会到作者对和平的强烈祈盼。 |
1.在总结第1小节的学法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发现结构相似的特点,首先讲的是这些自然景物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用“可是”转折,描述现实的状况。认识了结构上的相似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学习。 2.“这究竟是为什么”,要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使用“反复”所产生的表达效果,从而关注诗歌的写作手法。 3.学习第5小节时,可以引导学生补白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省略的是美好、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和平。 |
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情(用时:7分钟) |
1.教师引导学生介绍战争的相关情况。 2.教师出示课文前四小节,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战争的了解,模仿补写。 3.欣赏视频《tell me why》引导学生表达对残酷战争的看法。 |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或者其他信息。 2.学生观看课件,根据课文前四节,选择自己搜集的合适内容,来模仿补写几小节诗句。 3.视听结合,用心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带来的痛苦,自由说出心声,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
学生仿写时,引导学生关注本首诗的结构及采用的对比、反复的写作手法。 |
教师批注 |
|
|
|
板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