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惊弓之鸟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说写结合,理解“惊弓之鸟”的意思 (教学重点)
师:现在让我们回到课题上来,“惊弓之鸟”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生1:害怕弓弦声的鸟。
生2:自己吓唬自己的鸟。
师:你想对大雁说些什么?
生1:大雁啊,你的胆子也太小了吧。
生2:大雁,你这可真是自己害了自己啊!
生3:大雁,你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这只受伤的大雁怎样做才会平安无事呢?
请用这样的句式试着写一写。
(课件出示: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____就____。)
(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给予个别指导。)
师:做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心理素质好,就不会丧命。
生2: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不自己吓自己,就不会命归黄泉。
生3: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冷静、沉着,就会平安无事。
…………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那么,我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呢?
生1:不要当惊弓之鸟!
生2:心理素质要好,不要自己吓自己。
生3:我想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师:不错,我想这正是这个成语故事的积极意义吧!
师:大家想想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怎样的人呢?
生1:比喻受过惊吓的人一旦遇到惊吓,就非常害怕。
生2:比喻现在有些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师:读懂了这则成语故事,知道了它的比喻义。希望同学们以后遇事要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赏析:学生读懂成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得到启发,进而会用。这一环节的设计,目标很明确: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教者首先回归课题,理解“惊弓之鸟”的意思时,提出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学生发言后,又按“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________就________”的句式练习写话。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调节了课堂教学节奏,同时又理解了这个故事的积极意义,说、写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