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100%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导学案设计

课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两条主线:一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描写主席言行的重点语句”“自行建构——从重点词句体会主席的痛。通过自学完成学生活动卡,小组互动交流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还文本以情感,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二是贯穿全课的朗读。把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呈现,融入学生个人的情感,领略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悲痛与作为领袖的悲壮与豪迈。紧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批文入境,让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课前准备

1.有关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生平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熟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诗歌导入,引出题目(用时:3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照片。

提问:你了解毛主席吗?

2.组织学生背诵毛泽东诗词。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观看毛主席照片,汇报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重点交流抗美援朝毛岸英

2.学生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席的孩子们”“主席的亲人”“主席的诗词”“抗美援朝等几个方面来交流资料,同时提示学生注意搜集有效的信息。

2.解题时要了解青山忠骨的意思。读出其中蕴含的庄严与悲壮之感。

二、整体感知,把握基点(用时:12分钟)

1.课件出示初读课文要求: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圈画好词,利用工具书自学新词。

2.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1)听取学生小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2)多媒体出示习题,点拨重点字音、词的填写。

(3)答疑解惑。

 

3.引问: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主席此时的心情吗?

1.学生首先明确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自学新词,接着同桌互读,纠错,达到语句通顺的目的。

2.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派代表读课文,组员互评、正音。

(2)学生以轮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字音。明确:勋鉴xūn踌躇两个字都是翘舌音;黯然在注音时要注意是零声母音节。

(3)交流并理解重点词。汇报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找工具书、近义词解释、反义词否定、造句等。

3.学生思考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主席此时的心情。

1.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前应注意规范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步骤,同时应发挥组长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2.学生在进行小组展示朗读课文时,应提前做好分工,确定形式,使学生活动更加有效,参与面达到最大化。

3.学生在用一个词概括主席此时心情时,最好以文中的故事情节或者具体的语句为依托有的放矢地发表感慨。

三、批文入情,品读词句(用时:18分钟)

1.教师鼓励学生采取参与面比较广的朗读形式进行练读课文,并注意抓住描写毛泽东的语句重点研读。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学生活动卡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完成读书要求。

(2)了解学生读书感受,指导学生填写卡片。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关注主席的动作、眼神,体会人物的内心。

多媒体出示: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2)补充毛主席的几个儿子的资料,让学生谈谈感受。

 

 

4.重点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深刻含义。

(1)引问:此时再读这两句诗,你能想到什么?是否被毛主席作为伟人那宽广豪迈的情怀震撼?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诗。

1.学生可以采用组内轮读、分句子接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流利。

 

2.学生合作学习。

(1)学生默读课文,找找、画画并把感受批注在文中。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自己从哪一句体会到了毛主席深深的痛。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1)引导学生抓住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体会毛主席虽然表面未曾泪流满面,也未曾撕心裂肺地呼喊,其实他的内心已如刀割,并体会他深埋心中的

(2)聚焦主席,找寻他唯一的动作——吸烟,体会主席无言的

(3)关注细节描写: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此时此刻这位痛失爱子的老父亲在想什么?

(4)“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聚焦主席的眼神,这眼神中充满了什么?

4.找到与本文题目相互照应的句子。

(1)交流感受,朗读体会:毛主席作为普通人,老来丧子,他一样悲痛欲绝,然而,作为革命领袖,他拥有不一样的豪迈情怀,他与人民血脉相连!

(2)反复齐读这两句诗。

1.学生在读课文时,尽量采用齐读或自由读的形式,以便达到熟练、流利的朗读目的。小组读时,建议学生找到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重点练读。

2.学生平日积累的读书方法有很多,如:运用喜欢的读书符号标记读书收获,运用词语批注文章重点句的感受等。此环节建议学生把文中出现的人物描写方法用特定的符号标记,今后形成固定习惯,以区别描写方法与其他写法。

3.学生抓住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谈感受时,要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

4.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主席内心世界时,有意识地结合文中出现的多处反问句。通过朗读和句型转换挖掘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

5.师生在关注文章中对主席具体描写的句子后,补充毛主席的亲人为革命牺牲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再次谈谈对伟人的深刻认识。

6.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本课开始已经初步解读了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此环节的再次解读应挖掘诗句背后所表达的毛主席的豪迈情怀。

四、空白补写,充实内涵(用时:7分钟)

1.引问:这一夜对主席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难眠的一夜,写出主席的那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所想、所写。

1.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走进人物内心,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写出主席心中的痛。

 

 

2.学生交流感受。(用词不用太华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补白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百度统计 2017-7-22 王海龙添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