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25%

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非常广泛,只要是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就可以,把观察时所发现的有趣的事情以及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具体,有两种习作的形式供选择:一是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二是以《观察日记×则》为题,把自己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新的所得、所感以及观察过程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教学目标

1.围绕观察中的新发现有趣的事情这两个角度确定主题,把观察中的发现或者观察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

2.语言要具体形象,把自己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以及当时的心情描绘出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紧扣选材。

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把观察的经过写清楚,把观察时所发现的新奇的事情以及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写具体。

课前准备

制作和习作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习作前认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热情

同学们,通过学习第二单元的课文和上节课的口语交际,老师和你们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乐趣。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中获得的快乐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二、围绕要求,交流素材

1.出示问题,启发思考。

(1)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最近你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

(2)在观察中有什么新的发现?

(3)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相互交流,拓展材料。

交流范例:

同学1学习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我就开始观察家里的月季花。一天早晨,我忽然发现月季花的茎上长出四个小小的花蕾,花蕾穿着一件绿色的外衣。又过了几天,花蕾顶破了外衣,露出粉红的花瓣。一开始,由最外层的花瓣向外伸展,而里面的几层花瓣还紧紧地合拢在一起。渐渐地,层层舒展,整朵月季花终于绽开了。花是粉红色的,像一个穿着粉红色衣裙的少女。绿叶红花被晨光一照,又像一只粉蝴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我把鼻子靠近花朵,扑鼻的清香迎面而来。再仔细一嗅,花香里还透着一股蜜一样的甜味呢。

同学2我观察的是春蚕。春蚕刚从蚕卵中钻出来的时候又细又小,全身都是黑绒绒的,像一条条黑色的细毛线一样,只要你将桑叶盖在它们的上方,它们就会循味而至,慢慢蠕到桑叶上面…又过了几天,绒线般的小蚕宝宝渐渐脱皮变成了灰白色,这时候,小蚕宝宝的身子上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是由九个小节组成的,每个小节旁边都有两个小黑点,而且长满了小脚,更令人惊奇的是它的小脚上竟然有吸盘。通过观察我才知道,原来蚕宝宝脚上的吸盘是为了保证它们能够更稳固地吸附在桑叶上啊!

同学3春蚕可真伟大!我要介绍的是丝瓜。丝瓜的生命力极强,它无论在多么坏的环境下都能生长。你在石缝里,在墙角,或是贫瘠的土地上随便撒几粒种子,浇上点水,没过几天,它就会破土而出,长出嫩绿的芽来。如果长大的叶子被小虫子咬坏了,这时你只要趁早晨往有露水的叶子上面撒点木灰,就可以防虫子咬了。丝瓜耐高温,耐干旱,耐潮湿,也耐腐,耐贫。只要你在它身上扎上几根绳子或木棍,它就会攀缘而上,茁壮成长起来。如果搭一个棚架,瓜藤可以延伸,那就会长得更旺盛。

同学4我还发现了会唱歌的杯子呢!有一次,我刚跑完步,渴得嘴唇快裂开了,就去冰箱里拿冰水,想滋润滋润那干燥的喉咙。不小心,两个杯子相碰,发出清脆的声音,那么改用筷子敲打杯子也会发出声音喽!我马上拿来杯子和筷子,杯子里的水从多到少放,用筷子依次敲打,多么像基本音符的“do re mi fa sol la si”。我欣喜若狂,敲打了一首首熟悉的歌曲。看,观察事物是多么有意思!当自己发现奥秘时,又是多么欣喜。

同学5一天下午,我写完作业就到楼下玩。忽然,我看见一群蚂蚁,于是我就跟了过去,原来是一只蚂蚁发现了四条大青虫,其他蚂蚁都是它搬来的救兵呢!大战开始了,蚂蚁军团分成了四队,每队咬一条青虫。青虫看见了就想逃跑,可是青虫爬不过蚂蚁,很快就被追上了,蚂蚁们左咬一口,右咬一口,前咬一口,后咬一口……五分钟过去了,两条青虫已经被咬死了,又是五分钟过去了,四条青虫全部遇难

我从观察中得到的发现是:蚂蚁总是精诚团结,所以才能战胜比它们大很多的青虫。我们只有像蚂蚁一样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3.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感受到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而且善于表达,老师也想去观察一下你们说的这些事物了。你们的这些观察都是很好的习作素材,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你们观察中的新发现,来一同揣摩写作思路,把自己眼中多彩的世界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交流,说出自己平时的观察,使同学们有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集思广益,开阔自己的习作思路。

三、指导思路,放笔为文

选题一:写以观察发现为主的记叙文

1.指导写作思路。

(1)明确写作内容。这个选题,要写清自己观察的是什么,是怎样观察的,观察中发现了什么,当时的心情怎样。观察中的发现要详细描写。

例如:写春蚕的秘密,要把观察到的春蚕的形状、习性写具体。

(2)确定表达顺序。习作时安排好表达顺序,可以使内容有条理,联系更紧密。常用的顺序有:

①以空间为序。就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一种结构方法,要求将所要记叙的事物按照空间位置进行排列,从远写到近,从上写到下,从内写到外,从整体写到部分……或者与上述顺序完全相反也可以。

例如:写牵牛花,可以按照远看什么样近看什么样这样从远到近的顺序来描写。

②以时间为序。一些事物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因此,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事物组织材料,是本次习作的又一种结构方式。

例如:观察日出的过程,可以按照日出前天空什么样日出时天空的变化日出过程中天空的变化太阳的形状变化日出后天空的变化这样的时间推移顺序组织材料。

③以观察的不同角度为序。观察一种事物,往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如观察一种小动物,我们可以从它的外形、饮食、性情、喜好等特点进行。写作时就可以以观察的不同角度为序来组织材料。

例如:我们描写一只小猫,可以参考下面的结构图。

可爱的猫咪

(3)恰当运用修辞方法。在描写事物的形状、颜色、姿态以及变化过程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使习作读来倍感生动,笔下的事物更加形象。

2.展示例文,从例文中进一步领会习作的写法。

3.学生进行习作构思,列写作提纲。

范例:

蝴蝶兰

4.交流习作提纲,同学间进行评议。

5.完善构思,动笔成文。

根据讲解的思路和写法,相信同学们在头脑中都有了一定的行文思路,那就动笔成文,写出你观察到的事物吧。

学生尝试起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并随机点拨。

设计意图:进行习作的具体指导,让学生有章可循。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自信非常重要,让尽量多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是激发学生习作热情很重要的途径。所以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把自己的习作大胆地表达出来。

选题二:写连续观察日记

1.指导写作思路。

(1)写连续观察日记就是要求学生对某一事物做多次观察,然后将观察所得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围绕一个重点写一篇日记,几篇日记连起来就能够展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变化情况。

例如:我们观察春蚕的生活特点,就要对它的生长、习性等情况进行多次观察,然后针对每一方面的观察所得写一篇日记,将几篇日记连起来就形成了有关春蚕的连续观察日记。

(2)小标题引领法:根据每篇日记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个小标题,将小标题连接起来,就是整篇习作的主要内容。

例如,写生绿豆芽的过程,运用小标题引领法:泡上绿豆开始变大长出嫩芽嫩芽长大长出叶片。

2.展示例文,从例文中进一步领会习作的写法。

3.交流写作内容,学生互相评议。

观察大蒜的生长

4.完善构思,动笔成文。

根据刚才讲解的思路和写法,相信同学们在头脑中都有了一定的行文思路,开始动笔整理你自己平时的观察日记吧。

学生尝试起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并随机点拨。

设计意图:因为事先已经布置同学们进行观察,所以这里只是对学生的观察日记的写法加以引导。

四、交流习作,互评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重点评价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所用的修辞方法。

2.学生完稿之后,让几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

3.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再引领学生办一期以我的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设计意图:修改是一篇习作成功的必要环节,修改是习作逐渐完美的重要手段,修改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学生主动修改、乐于修改的基础上,还必须让学生善于修改。这样习作课堂教学才会出现勃勃生机与新的活力,学生的习作水平才会得以提高。课后办习作展览,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习作成功的满足感,从而让学生热爱习作。

教学反思

尽管我带领学生借鉴了两三个提纲,但学生在列提纲这一环节还是存在很大困难,可能还是孩子小,思维缺乏条理,但有了思路点拨的引领,同学们基本都能够设计出自己的思路,每一部分写些什么也已经了然于胸。

不过还有一点不足:在启发学生广泛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时,爱说的、会说的总是那些同学,有几个同学不爱交流和表达。今后我会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再拉他们几个一把,力争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
·
·
·
·
##百度统计 2017-7-22 王海龙添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