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100%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创设具体情境,体会分物的合理性(教学导入)

师:老师带来了6颗糖果,要奖励给昨天主动打扫教室卫生的3名同学,现在先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把这6颗糖果分成3份,你们会分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或者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1我们组是把6颗糖果分成1颗、1颗、4颗。

2我们组是把6颗糖果分成每份都是2颗。

3我们组是把6颗糖果分成1颗、2颗、3颗。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分法,那么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1我比较喜欢第三种,因为这样可以根据干活的多少来分。

2我比较喜欢第二种,因为这样分比较公平,3个人分得的一样多。

师:大家讨论一下,然后举手表决,看看哪种分法更合理。

(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第二种分法)

师:谁来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种分法更合理?

生:因为这3名同学都主动打扫教室卫生了,都是好学生,不能根据干的多少来分。他们应该得到同样的奖励,所以应该按第二种分法来分,每个人分得一样多才更合理。

师:说得太好了,这3名同学都应该得到表扬和奖励,所以应该得到同样多的糖果,也就是每人2颗。现在就把糖果奖励给他们,大家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以后也要多向他们学习。

赏析:本设计片段由生活实际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加深对分物品的直观感受。又通过讨论哪种分法更合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确平均分在生活中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像这样把物品分成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有一个名字,你们猜猜叫什么呢?

1应该叫平分。

2可能叫平等分。

3我觉得应该叫合理分。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那么这6颗糖果你会进行平均分吗?试着分一分。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平均分,然后汇报)

1我们组是这样分的,把6颗糖果每2颗一份,平均分成3份。

2我们组是这样分的,把6颗糖果每3颗一份,平均分成2份。

3我们组是这样分的,把6颗糖果每1颗一份,平均分成6份。

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的分法,真棒!那么你能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进行平均分的吗?

生:我们刚学习了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那么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对了。

师:看来通过刚才的分糖果,大家都理解了什么是平均分。

赏析:本设计片段通过引导学生猜一猜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数学名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平均分的含义,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进而让学生尝试对6颗糖果进行平均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进一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才是平均分,同时体现了分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
·
·
·
·
##百度统计 2017-7-22 王海龙添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