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86%

10 葡萄沟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所以本课的设计,立足于文本内容,旨在给学生一次生活经历的体验,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一次语文学习的历练。学生以小游客的身份来到葡萄沟,教师以维吾尔族老乡的身份出现在葡萄沟,循着文本语言,一同在美好的境界里感受、欣赏、品味、表演。师生共同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走一趟,感受文字带来的情趣,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

课前准备

1.准备中国地图,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串葡萄、若干葡萄干、新疆帽。(教师)

2.生字卡片、生词卡片。(教师)

3.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4.搜集葡萄沟的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葡萄。指导学生读准葡萄的读音。学生简介葡萄。

2补充板书:。指导学生读一读,记一记。(三点水加在这里表示地方。)

3师:从课题可以知道,葡萄沟是个出产葡萄的地方,那么葡萄沟在哪里呢?请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4指名读: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教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指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地名之间有什么关系。

5教师讲述:我国西北有个自治区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有个地方叫——(吐鲁番),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葡萄沟吗?

6设疑过渡:奇怪呀,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在地图上连名儿也找不到,为什么这里的葡萄这么有名呢?

设计意图:将揭示课题与第1自然段的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既顺势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又让学生感受了开门见山的写法。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地名,了解新疆吐鲁番的大体位置,认识到葡萄沟其实是个很小的地方,自然就引起学生的好奇: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激发学生读课文了解葡萄沟的兴趣。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激发读书愿望:想知道原因吗?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葡萄沟去吧!

2.听老师读课文,学生注意听清楚老师是怎么读的。

3.学生自读,要求做到:(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碰到有生字的词语要多读几遍,并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轻轻用铅笔画个问号。

(3)读完后标好自然段序号。

4.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一想:你对葡萄沟有了哪些了解?

6.组织交流:谁来说说读了课文后你对葡萄沟的了解?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1我知道葡萄沟出产许多品种的水果,人们最喜爱葡萄。

预设2我知道葡萄沟的葡萄很多,很美,很甜。

预设3我知道葡萄沟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

7小结: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觉得葡萄沟里的葡萄真得很棒,怪不得叫葡萄沟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夸一夸葡萄沟吗?

8.课件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读出赞美和喜爱的语气)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由教师示范引领,使学生对生字有多角度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对课文形成整体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相互交流,初步感受葡萄沟的特点,从心底产生向往之情,为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学习生词,读通课文

1导学:通过预习课文,我们已经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这些葡萄宝宝你们认识吗?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2.课件出示葡萄的图片,“葡萄图片上写有生字新词和含有多音字的词语。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指导学生用多音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3过渡:葡萄宝宝们可调皮了,它们又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练习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学生朗读课文)

4.检查朗读:你最想把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指学生朗读,师生评议,巩固生字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意图:利用葡萄宝宝,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四、引导探究,指导写字

1过渡:还有一些葡萄宝宝,我们不但要认识它们,还要牢牢地记住它们的样子。

2.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这些生字都写在葡萄图案上),引导学生探究汉字规律。

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1)形近字对比识字:(引导学生说说两个字的差别,并通过组词的方式区分它们。)

(2)部首相同:、“搭(重点引导学生做一做的动作,理解这类字和动作有关。)


·
·
·
·
·
·
·
·
·
·
·
·
·
##百度统计 2017-7-22 王海龙添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