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爱阅读”,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继续。是对综合性学习中各项活动的一次综合展示与交流。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角度: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的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2.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3.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强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难点: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2)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话题
师:未见高山便知其巍峨,未见大海便知其深邃,未见宇宙便知其渺远,这是书的力量。书包含了世界万物,人间真情。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及资料的搜集,你对阅读有怎样的认知?
生1:“我”爱读书,因而“我”有窃读的乐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更觉读书有益。
生2:作家的经历,让我们领悟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更坚定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的信念;得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的道理。
生3: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的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季羡林对阅读等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我的“长生果”》让我们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以及写作文的方法。
生4:的确,书籍是智慧的工具。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有所得。
师: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那么,在本节课中,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读书的乐趣吧!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意在通过对第一单元课文内容的简要回顾和教师的激情导入,点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一次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作好交流的心理准备。
二、自主交流,探究方法
师:默读教材17页“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生1:说说你在读书过程中发生的事,或者你的读书体会。
生2: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谈谈采访的经过和心得体会。
生3:展开辩论:开卷是否有益,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口语交际内容:
(1)说说你在读书过程中发生的事,或者你的读书体会。
(2)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谈谈采访的经过和心得体会。
(3)展开辩论:开卷是否有益,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请同学们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交流话题,根据综合性学习收集的资料准备口语交际材料。
师:因为选择的学习内容不同,所以大家的学习方式会有区别,小组内讨论,咱们怎样开展活动。
生:(小组讨论)
师:(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情况。)
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提出学习要求)具体如下:
谈体会小组:
(1)列出自己有哪些体会,每一个体会用一两个事例来说明,打好腹稿,准备发言。
(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把自己赞同的观点,或者是别人说得好的地方快速简略地记一记。
整理采访笔记小组:
(1)整理好采访笔记,作好交流的准备。
(2)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作好记录。
(3)按照正规的采访记录的格式整理好采访记录。
辩论小组:
(1)根据观点的异同进行再次分组。
(2)各组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筛选。
(3)每位同学分别熟悉一部分辩论资料,做好辩论的准备。
(4)辩论时,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话题交流,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在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教师的建议和要求让学生更加清楚在活动中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是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三、分组学习,开展活动
师:充分准备,积极参与,认真倾听,作好记录。
(各个学习小组开展活动,教师巡视活动情况,参与其中。)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和表达的权利,培养学生筛选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又有利于扬长避短,发展个性。通过小组内交流,给每名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全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发言要有准备,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四、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第一组:谈体会
师:通过讨论,同学们说出对阅读的新认识,对读书的感受;说出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和有效的读书方法。那就请谈体会小组汇报一下吧!
生1: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生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生3:是的,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说明读书要思考。
生4:读书也要讲究方法:读书不要贪多,而要多加思索,这样读书才能获益。
生5:读书要讲究质量,特别对那些质量高、知识含量大、值得品味的书要认真读,加以理解和领会,有的句篇或内容甚至还应背诵。
生6:读书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如粗读,指关系较远的书,可以大致浏览即可,以此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再如深读,就是在掌握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作深入的了解。第三种是精读,在理解重点内容之后,把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的认识,并把该记的都记住,该体会的都体会出来,还可以进行联想、质疑,写出心得体会。这样,你读书的收获就会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