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100%

习作7指导方案

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学写一篇日记。要求学生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并选择印象最深刻、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按日记的格式,有条理地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只要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捕捉写作素材,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就能写好日记。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结合例文,读懂习作要求,了解日记的格式、内容及写日记的好处。

3.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仿照例文选择一件事写成日记。

4.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的好习惯,并逐步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按照日记的格式,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一天中发生的最有意义的事。

难点:写日记切忌胡编乱造,也不能写流水账,要挑重点写详细,写细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老师自己的日记本。

2.学生准备:提前一周,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每天择机简单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写日记的兴趣

1.(师出示一本厚厚的日记本)小朋友,猜猜这是什么?(这是老师的日记本。)

2.师读几篇有趣的日记给同学们听。

师:有趣吗?这些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当时老师把它们一件一件地记在本子上,所以,不管过去多久,这些有趣的往事都被老师永远地保留了下来。把当天发生的事写下来,就是写日记。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吧!

设计意图:鲜活的榜样是最有感召力的,要想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最好的办法是教师的身体力行。并请学生想一想:许多事情如果过了很长时间,自己还会想起来吗?怎样帮助自己保存记忆?从而让学生产生写日记的欲望,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学习例文,感悟写日记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例文,思考交流:这篇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自己捉鱼的事。第一自然段交代作者家里养了四条鲫鱼。第二自然段是重点,先写看鱼,再写捉鱼。)

2.再读例文,讨论: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吗?(教师加以点拨。)

预设:

(1)格式不一样: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日记一般不加标题。

(2)内容不一样:写日记就是记下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也可以记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收获、体会等。

(3)日记只要写得真实、明白、通顺就行。

3.过渡:但要注意写日记不等于写流水账,要挑重点写具体。这篇日记哪里写得特别细腻?(捉鱼的过程写得特别细腻。)

讨论:写捉鱼时哪些地方写得具体、有趣?

预设:…………”“没想到……”“谁知……”写出抓鱼的经过;从逼到、舀进、抓住等词写出抓鱼的动作;从机灵、费了九牛二虎的劲、一挺身、滑到中感受到鱼的机灵;从“水溅了我一头一脸、哭笑不得”中感受到抓鱼的乐趣。所以读了这篇日记,让人感到身临其境。

4.学生齐读例文,体会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依托例文,在自读自悟中了解日记的格式和写法。特别是重点分析了捉鱼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要将日记的重点写细腻,就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写。这必能为学生完成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明确要求,完成写日记的练习

1.学生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

(播放一段轻音乐)

师:同学们,生活就像异彩纷呈的万花筒,每一天都会变幻出精彩的画面。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今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其中有你觉得特别有趣或者值得写下来的事情吗?

2.学生交流题材。(可以是自己做的,也可以是看见的、听说的或想到的有意义的事情。)

3.引入范文,再次明确写作方法:注意日记的格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把事情的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结尾要谈谈自己的感想;用第一人称来写。

4.练写草稿:学生仿照例文的格式把自己选择的最有意思的事记下来,写成一篇日记。(教师巡视,加强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吾手写吾心。日记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帮助挖掘题材,学生的日记就能记录想永久保存在记忆中的事。并且结合范文,进一步明确了日记的写法。这样扎实的指导,学生定能完成好习作。

四、尝试修改,分享写日记的快乐

1.讲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热情。

2.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共同帮助修改。

(评议重点: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正文表达是否通顺明白。)

3.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习作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词句。

4.把自己修改满意的习作在合作小组内交流,征求别人的意见。

5.师:请同组的小朋友推荐你觉得写得挺好的日记,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推荐这一篇。(学生推荐日记,并说明理由,也可指出缺点,提出修改意见。)

6.学生再次自己修改。

7.誊写习作。

设计意图:文章不厌百回改。但引导学生乐改、会改习作是关键。此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自主对同伴的习作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肯定或否定,更难得的是能提出较合理的修改意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从情感维度上学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自己;从认知角度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对习作作出理性的判断。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与写法。但要让学生写好日记,从根本上来说,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因为日记是每天生活的真实记录,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写日记,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某个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又有什么特征。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故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入社会,亲近自然,在留心观察各种人、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有感而发地写作。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发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了写作。学生借助写作,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真情实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写作水平。

 


·
·
·
·
·
##百度统计 2017-7-22 王海龙添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