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分数的再认识二
备课解决方案
备教材内容
1.本课学习的是教材65~66页的内容。
2.通过“量一量”和填写“分数墙”等活动,体会分数单位的意义,感知分数是由若干个分数单位累加而成的。
3.“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备已学知识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活动中,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知道一个分数是由若干个分数单位累加而成的。
2.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分数单位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借助情境,积极参与“量一量”和填写“分数墙”等操作活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
2.初步了解分数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备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知道一个分数是由若干个分数单位累加而成的。
难点:理解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这个整体就是由几个几分之一累加而成的。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分数单位的意义
问题导入 用教材附页3中图1的纸条,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教材65页例题)
过程讲解
1.读题,理解题意
用纸条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就是把这张纸条作为长度单位,以这个长度单位为标准,测量出数学书的长和宽的相对数值。
2.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1)测量数学书的宽。
①测量方法:用纸条的一端与数学书宽的一端对齐,沿纸条的另一端在数学书的宽上做一个标记,再次用纸条的一端与做好的标记对齐,沿纸条的另一端在数学书的宽上做好第二次标记……按此方法依次测量。
图1
②测量结果:用纸条量数学书的宽,3次正好量完,即数学书的宽是3个纸条长,如图1。
(2)测量数学书的长。
①测量方法:沿着数学书的长进行测量,测量方法与测量数学书的宽的方法相同。
图2
②发现:用纸条量数学书的长,量了4次,数学书的长还有剩余,剩余部分不足1个纸条长,如图2。
图3
3.探究数学书的长的其他测量方法
方法一 把纸条对折,就是把原纸条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用纸条的为标准测量剩余部分。
发现:用纸条的为标准测量剩余部分,剩余部分不足纸条的,如图3。
方法二 把纸条再次对折,就是把原纸条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用纸条的为标准再次测量剩余部分。
图4
发现:用纸条的为标准测量剩余部分,剩余部分的长与纸条的长度差不多,如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