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想、展、理相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教学氛围。在学生自读文章的过程中,让他们采用作批注的方式表达感悟,不仅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还使他们掌握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在自主深入研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丰富语言、深化认识。由于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具有个性化的,因此在引导点拨的过程中,提倡个性化阅读,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教学中我还将“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过程再现给学生,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直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主动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设计“学生活动卡”。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词。(2)能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主动搜集文中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质疑引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启发表达。
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3.出示课文题目,质疑问难。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飞天梦。(板书课文题目: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起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课文题目中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圆”是什么意思?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的“梦”今朝圆了?)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新课开始,课件播放“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过程,引出课文题目,接着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为新课开了好头。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学习提示: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思考提出的问题。
(2)认读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出示词语:
瑰丽 尝试 火箭 捆绑 惨重 穿越 振奋 规模 协作 精细 概括 评价 魄力 嫦娥奔月 炎黄子孙 积劳成疾 风华正茂
(1)指名认读。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自由选一个词语说话。
(3)学生齐读。
3.通过读文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中国人为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进行了不断努力,最终成功的事。)
设计意图: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本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了解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
三、深入挖掘,研读感悟
(一)出示探究提示:
1.默读课文思考:这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提示:古人→万户→……)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2.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好批注。
(二)学生交流汇报:
1.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愿望
2.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1)从万户乘坐火箭飞天的事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开始尝试飞天的梦想了。他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2)万户的火箭飞行是以失败告终,那么炎黄子孙放弃了这飞天梦想了吗?
出示句子: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有几层意思?
(两层意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火箭飞行的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3.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4.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1)载人航天工程是怎样的工程?
出示句子: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三个“最”字可以体会到这项工程难度是非常大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决心非常坚定。“跨世纪重点工程”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2)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为了完成这跨世纪的重点工程,工作者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①出示句子: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三千多个”这两个庞大的数字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是非常复杂的。中国人民是非常团结的。)
②出示句子: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夜以继日”这个词语让我们看到了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苦战情景,体现出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