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41%

24* 香港(ɡǎnɡ),璀(cuǐ)(càn)的明珠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本教案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从而激发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时,教师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的过程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篇课文层次清楚,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从而探究出“香港为什么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我运用图片和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视听材料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会到香港的繁华和美丽。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香港回归的图片和资料。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或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仔细听一听,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指导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教师播放香港风光片,学生欣赏。

3.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有关香港的资料,你对香港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汇报。)

4小结: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现在的香港,已经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著名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进香港,去了解这颗令人瞩目的璀璨的明珠

5.齐读课题,教师指导读准璀璨一词的读音,并说说它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于真正到香港的学生很少,总体来讲,对香港的了解还是笼统的。所以,让学生直接听歌曲,看视频,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而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引出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自主学习,理清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思考:你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香港是璀璨的明珠

2.检查读文情况。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3讨论:

(1)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2)哪几个自然段特别说明了香港是璀璨的明珠

(3)这几个自然段又分别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什么?

(4)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了解到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分别出示第25自然段的中心句,齐读内容。

课件出示:

(1)香港的市场是一个万国市场

(2)人们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

(3)香港还是一个旅游胜地。

(4)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5.指导学法: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中心句,从几个方面把内容写具体。

6.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又分别写了什么呢?

指导学法:学习的构段方式。

设计意图: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对学习方法的学习。

三、默读感悟,读写结合

1.选择一个自然段重点学习,其他自然段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学法自学。

2.重点指导第5自然段。

出示中心句: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1)这一句中灯的海洋说明了什么?(香港到处都是灯,到处都是灯光。)

(2)课文抓住哪些地方的灯来说明香港成了灯的海洋(课件出示:港湾里的灯光、马路上的车灯、高楼大厦的霓虹灯。)

(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些地方的灯光的呢?请你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

①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

③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热情欢迎一般都用在谁身上?这里用霓虹灯热情欢迎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港湾里的灯光、马路上的车灯、高楼大厦的霓虹灯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而这三处灯,就汇成了香港这璀璨的灯的海洋

(4)有感情地齐读第5自然段。

(5)引出小练笔。

过渡: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到作者的写法进行描写。下面我们就来围绕中心句,从不同的方面把内容写具体。

①先想一想,再动笔写。

②谁愿意把你想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读写结合的应用。通过重点学习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练习仿写。让阅读真正为习作服务,让习作真正融入到阅读中。读中积累,读写结合。


·
·
·
·
·
·
##百度统计 2017-7-22 王海龙添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