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61%

第三单元 乘法 3.神奇的计算工具

导学案设计

课题

神奇的计算工具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简化已有经验的教学,突出重点、难点。

计算器的使用虽然是课程改革以后新增加的内容,但处于现代社会的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简单操作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尝试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这样的设计既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梳理他们对计算器的认识,又简化了基本知识的教学。

2.重视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体会计算器的应用价值。

在设计本节课时,始终将用计算器的思想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两组计算,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帮助学生摆脱一味依赖计算器的思想。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让学生在计算器的帮助下,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再进行运用。这些设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计算器的神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算器、投影仪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揭示课题。5分钟)

1.出示计算题:1358642×989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引导设疑: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呢?

3.简介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师:今天我们不研究古老的算筹计算,也不研究计算机的操作,我们来学习如何使用计算器。(板书课题)

1.尝试计算,感觉到计算起来非常困难。

2.同桌之间讨论,引出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会很快算出结果。

3.倾听老师的讲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常用的计算工具有哪些?你认为用哪个计算更快,更方便?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各部分功能。

1)说一说对计算器上常用功能键的认识。

2)课件演示或实物投影指认功能键。

2.使用计算器。

引导学生举例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算一算,比一比。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引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题。

2)组织学生汇报计算结果。说一说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3)组织学生讨论: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这些题,你有什么感受?

1.1)自主说一说对计算器上各常用功能键的认识及作用。

2)通过观看课件演示,加深对计算器的了解,并和同桌交流一下感受。

2.结合实际例子说一说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1)用计算器计算课件出示的四则混合运算题。

2)汇报计算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汇报感受:用计算器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还能算出我们没有学过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对我们的计算很有帮助。

2.填空。

1ON/C键是(  )键。

2CE键是(  )键。

3.用计算器计算。

78951295

85136852620

666×7776879

9999÷33×586

8541236÷(98547854)=

6852×435÷29)=

4.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1293855=(  )÷56=(  )-9865=(  )×623=(  )-29999=(  )-8952=(  )

三、探索规律。6分钟)

1.用计算器算一算,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任选一个自然数×878

765×2+2000-470

÷1756

2.组织学生多选几个自然数进行计算,尝试探索其中的规律。

1.独立计算,汇报计算结果,并在小组内交流发现的规律。

2.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同的自然数进行计算,尝试探索,汇报发现的规律。

5.照样子写一写。

3883121

9339132231363

7887165+(  )(  )+(  )(  )+(  )(  )

四、巩固提升。10分钟)

1.完成教材36练一练2题。

2.完成教材36练一练4题。

1.独立估一估,填一填,用计算器检验。

2.同桌自由组成算式后,全班交流,共同讨论积最大的算式的特点。

6.括号内可以填什么数?先估计,再用计算器检验,找到合适的答案。

五、课堂总结。4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开机及清屏键:ON/C

运算符号键:  × ÷

等号键:

数字键:0 1 2 3 4 5 6 7 8 9

 


##百度统计 2017-7-22 王海龙添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