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我们荡起双桨
导学案设计
课题 |
让我们荡起双桨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教授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少年儿童幸福愉快的课余生活,感受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积累语言。 作为导学案设计,我将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悟诗歌语言,感受诗歌含蓄、生动的表达方式,体会儿童幸福愉快的课余生活。 教学时,遵循整体入手、分段品悟、总结升华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运用情境创设法、感悟品读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学法。 |
||
学前准备 |
1.查找乔羽的资料,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师生) 2.自学生字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学习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
1.播放歌曲,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欣赏歌曲后的感受。 3.导入新课,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
1.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学生谈感受:歌曲很好听,节奏很轻快。好像看到小朋友在快乐地划船。 3.朗读课题。 4.学生质疑:“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划船? |
1.填空。 文中的“我们”是______,因为文中说______。“我们”在______划船。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 |
1.激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 2.师生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重点指导“爽”“桨”的读音及“墙”的字形。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时画出生字,标出小节号。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讨论,分享识字方法。 3.同桌合作,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运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4.交流课文节数,分节轮流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并讨论交流课文中“海”字指的是什么?(文中的“海”是北海,在北京市西城区,故宫和景山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宏伟的古代帝王宫苑。) |
2.比一比,再组词。 桨( ) 环( ) 奖( ) 坏( ) 洒( ) 悄( ) 晒( ) 梢( ) 3.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安排(bái pái) 凉爽(shuǎnɡ shǎnɡ) 4.填空。 文中的“海”是__ ____。 |
三、看图再读,理清脉络(用时:5分钟) |
1.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课文每一小节写了什么? |
1.学生边看图边听课文录音。 2.同桌合作交流: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什么。(第1小节:北海美丽如画。第2小节:我们愉快歌唱。第3小节:我们尽情欢乐。) 3.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 |
5.抄写课文三节中相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总结回顾,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
1.总结本课内容。 2.布置作业。
|
1.学生说说这堂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练习描红书写,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
|
教师批注 |
|
||
第二课时 |
|||
学习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复习检查,明确目标(用时:6分钟) |
1.组织学生朗读听写词语。 2.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1.朗读词语,比比谁写得对,写得好。 2.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我们在北海划船。 |
6.听写词语。 波浪 轻轻 悄悄 飘荡 倒映 环绕 安排 愉快 7.完成活动卡设计。 |
二、精读感悟,体会幸福(用时:18分钟) |
1.出示插图,组织观察交流。 2.指导朗读第1小节,引导体会北海景色迷人。感受划船时的悠闲快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帮助总结学法。 5.出示课文第2小节,组织学生按步骤学习。 6.组织交流,鼓励学生畅谈学习收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帮助理解“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 7.出示课文第3小节,请学生小组合作按步骤学习。 8.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
1.学生看图,按顺序说说图意。 2.师生互动,交流品读描写北海景色的语句,从“倒映”“美丽”“环绕”“绿树红墙”等词语感受景色迷人。从“飘荡”“凉爽”等词语体会划船时的快乐。 3.看图再次感受北海景色迷人。将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学生回顾学习第1小节的过程,总结出学习步骤:看图朗读、找出景物、品读语句、感情朗读。 5.学生按步骤自学第2小节,圈画重点词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师生互动交流,感受“我们”划船时心情愉快。学生讨论:“红领巾”指什么?水中的鱼儿为什么望着“我们”,听“我们”愉快歌唱?(明确了解:“红领巾”就是指“少先队员”。作者把鱼儿当成人来写,所以说“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7.学生赛读第2小节。体会少先队员荡舟北海时无比愉悦的心情。 8.学生合作学习第3小节,互相交流学习体会。讨论: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是党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8.填空。 第1小节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 9.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环绕:________________ 凉爽:________________ 10.摘抄描写水中鱼儿的语句。这句话把鱼儿当成______来写,写出了____ ____________。 11.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诵读总结,感悟写法(用时:8分钟) |
1.激发兴趣,指导背诵:诗歌语言活泼,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段落,背给大家听。 2.组织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帮助体会“反复”的表达效果。
|
1.学生交流描写景色优美的句子、描写喜悦心情的句子、表达感激之情的句子。练习背诵。 2.分组读每小节前半部分,齐读后半部分。读后讨论,每小节最后都是:“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三次,在写法上叫“反复”。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齐读课文。 |
12.读课文,回答问题。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课文中出现了______次,表达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
四、学唱歌曲,拓展延伸(用时:8分钟) |
1.播放歌曲,请学生想象画面。 2.学唱歌曲。 3.布置作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 |
1.欣赏歌曲,想象诗中的画面。 2.跟录音学唱歌曲。 3.完成作业。 |
13.写一写你在课外阅读的儿童诗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师批注 |
|
||
板书设计 |
|